为了保证加热质量,严格控制初始锻件温度和终端锻件温度,准确测量金属坯料温度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和内部性能高的锻件。
金属加热温度的测量主要是测量炉内加热过程中金属坯料的温度,以控制坯料的加热过程。然而,测量炉内金属坯料的温度比测量炉温更困难。炉温总是高于金属坯料的温度。在找出两者的规律后,可控炉温度的测量往往被用来代替金属温度的测量。
测量金属坯料加热温度的方法有很多,如目测金属、加热温度、热电偶测温、红外测温仪测温等。
当钢加热到530℃以上时,由于温度不同,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波(火)。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颜色也从深到浅或从暗到亮,因此不同温度下钢坯的颜色对应于钢坯的相应温度。
目视测量金属加热温度是锻造车间测量金属加热温度的常用简单方法。但由于白天、黑夜、晴天、车间亮度、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等方面的影响,目视温度误差较大。一般来说,在明亮的地方测量时,火是黑色的,在黑暗的地方测量相对明亮。经验丰富的加热工和锻造工程的目视温度误差可达±15℃~4O℃。
标准色卡也可用于判断坯料的加热温度。对于中频感应加热炉,标准色卡一般挂在加热炉旁,由操作人员控制。
使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于一些锻造温度范围要求不严格的钢或高公差锻件,目测温度非常方便、快速,可以判断温度计是否有问题,也可以作为仪器温度测量的补充,缺点是误差太大,不适合测量加热温度要求严格的钢坯和精密模锻件;同时对眼睛有一定程度的刺激。
普通的模具锻造方法一般不能满足最终部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主要原因是:高温下空白表面氧化、脱碳等污染现象;表面力学性能不合格或其他缺陷;空白体积变化和最终锻件温度波动,锻件尺寸难以控制;由于锻件需要,模具侧壁倾斜,锻件相应增加敷料;模具磨损和上下模错移,导致锻件尺寸偏差。
因此,锻件的全部或部分表面有或部分表面进行机械加工。在这些表面,应留下金属层进行机械加工,称为机械加工余量。所有需要机械加工的部件都应给予加工余量。加工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以及锻造过程中的加热质量、设备模具的精度和操作技术水平。加工余量过大会增加加工时间和金属损耗;如果加工余量不足,锻件的废品率将增加。
偏析是指钢中化学成分和杂质分布的不均匀现象。一般来说,高于平均成分的人称为正偏析,低于平均成分的人称为负偏析。仍有宏观偏析,如区域偏析和微观偏析,如枝晶偏析和晶间偏析。锻件偏析与钢锭偏析密切相关,钢锭偏析程度与钢种、钢锭型、冶炼质量及浇注条件有关。合金元素、杂质含量和钢中气体均加剧了偏析的发展。钢锭越大,浇筑温度越高,浇筑速度越快,偏析程度越严重。